您当前位置:首页 安卓游戏 角色扮演 生物原型2
生物原型2

生物原型2

版本:v1.0.0.0 / 大小:545.7MB

更新时间:2025-11-28 18:55:06 / 语言:

类型:角色扮演

截图预览
为您推荐:-
游戏简介

这款融合了Roguelike元素的闯关冒险RPG,是口碑系列续作的第二部作品。它延续了前作的核心玩法,同时引入了类似经典暗黑风格的装备掉落机制。玩家将从微小的生命形态起步,通过收集各类器官并构建完整的能力链路来强化自身,借助不同功能的攻击器官,深入危机四伏的地下设施探索,寻找重返地表的路径。动态调整的难度系统让新手也能轻松上手,感兴趣的玩家不妨一试。

生物原型2游戏玩法

1、进入游戏后点击开始按钮进行闯关,点击开始按钮后需要创建一个存档。

2、正式开始左边的区域控制角色的移动,角色会自动攻击出现的敌人。

3、进入电梯后玩家可以选择想要挑战的关卡,每关都会有不同的房间等你去挑战。

4、进入房间后怪兽会出现在各个位置,击败怪物会掉落不同的物品,当完成房间里的挑战后就可以通关。

5、通关后会随机获得不同的基因和器官,你可以自由搭配来构建自己的流派。

生物原型2游戏攻略

1、基础知识

生物原型这个游戏中,你需要将得到的器官进行合理排列,让器官发挥出更高的效能,从而击败更强大的敌人。器官总体而言分为两类,一类边框为圆形,主要决定右侧器官的触发方式,在本文中将称为形式器官;另一类边框为菱形,主要提供具体的功能,在本文中将称为功能器官。

器官从最左边的大脑开始向右侧连接。大脑右邻连接的是形式器官。形式器官必定有至少1个血管(即,它右邻连接的最大器官数),右邻只能连接功能器官。而功能器官有血管的话,它右侧也可以再连接形式器官。如果考虑器官与大脑之间的距离的话,距离为奇数的必定为形式器官,距离为偶数的必定为功能器官。

相邻的一组形式器官与功能器官共同决定了它们在游戏中的实际效果。如小不点的初始器官“白狐的脊髓”,以1秒/次的频率、120%效能激活右侧器官,“刺角蛹的触角”每被激活时发射1个投射物,那么结合起来的效果就是以1秒/次的频率发射1个投射物。

功能器官的右侧还能衔接形式器官。像脊髓、肺、肠道这类按固定时间触发的形式器官,其作用机制是:左侧功能器官产生的每个实体,在经过设定的时间间隔后,就会引发右侧功能器官的效果。举个例子,要是之前提到的“白狐的脊髓”和“刺角蛹的触角”这样的连接在右侧再进行一次,最终的结果就是大脑每1秒生成1个投射物,而这个生成的投射物在1秒后又会生成1个新的投射物。 对于神经、视网膜、耳蜗这类只能连接在功能器官右侧的形式器官,它们的触发效果就和各自的描述一致。心脏和膀胱只能连接在大脑或子嗣的右侧,并且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触发。如果连接在大脑右侧,就需要角色自身满足条件;如果连接在子嗣右侧,则需要该子嗣的某个实体满足条件。

在某类游戏机制中,存在一种由多个器官串联构成的触发链路,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前序器官的信号传递来激活后续器官的输出能力。当链路中每个中间器官的单次触发量为1、触发间隔为1秒时,首个中间器官每秒产生1个触发信号,该信号在存续期间恰好能激活下一个中间器官生成1个信号,因此第二个中间器官的输出频率同样维持在每秒1个。但如果将单次触发量调整为3,首个中间器官每秒会输出3个信号,每个信号又能激发下一个器官生成3个新信号,此时第二个器官的总输出量就会提升至每秒9个;若在其后继续串联第三个中间器官,其输出量将进一步增至每秒27个。显然,链路中越靠后的器官,其最终的触发频次会呈现指数级增长,相比之下,前序器官的输出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基于这一规律,最有效的通关策略便清晰了:通过左侧若干器官的组合连接,持续放大链路末端功能器官的触发次数,最终依靠这个位于最右侧的终端器官完成核心输出。明确这一思路后,我们就能从“增幅效率”和“终端能力”两个维度,对各类器官的功能特性展开分析,进而评估它们在实际策略中的价值权重。

2、功能器官

虽然从游戏的角度上,更前面的是形式器官,但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把功能器官的介绍放在前面一章。了解功能器官的功能对理解游戏玩法感觉帮助会更大一些。

2.1 触角

触角是最为基础的功能器官。当触发时,触角会发射投射物,攻击敌人造成伤害。触角右邻可以连接脊髓、神经、耳蜗、视网膜,对于持续时间3秒的触角,右邻还可以连接肺和肠道。

触角总体来说可以分成3类:持续时间3秒,无限次穿透的独角仙、食尾虫、骨蛟;持续时间1秒,可能带有穿透的多指海星、刺角蛹、剑魔鱼;持续时间1秒,可能带有连锁的眼菇、拟蜂虫、发光藻。持续时间3秒的触角投射物数量必定只有1,持续时间1秒的触角中,多指海星必定是5个投射物,剑魔鱼和发光藻必定是3个,其余3种可能为1-3个。

触角相比打伤害,更重要的是承担增幅的作用。无论是投射物数量3的触角右邻连接触发时间1秒以下的脊髓或者耳蜗,还是持续时间3秒的触角右邻连接触发时间1秒以下的脊髓,都可以将更右侧的器官触发量扩增到3倍。而这些增幅方式都是基本不受敌人等情况影响的,可以认为 2器官组合得到3倍的增幅幅度是一个“基准线”。

在利用触角实施增幅操作时,有几点需要留意:针对持续时间为1秒的穿透触角,若打算与右侧相邻的脊髓建立连接,那么优先选用穿透次数较多的触角会更为合适。连锁触角并不适合连接脊髓,这是因为连锁触角在命中敌人之后,会快速在周边敌人之间进行连锁,一旦没有可连锁的敌人,它便会直接消失。也就是说,除非在命中敌人之前,触角已经飞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否则无法触发脊髓效果(这等同于穿透次数为0次)。与之相比,耳蜗受穿透次数和连锁次数的影响较小,只要是具备投射物数量的触角,都能够发挥增幅作用,不过这一点对于持续时间为3秒的触角并不适用。

2.2 前肢

前肢是另一种造成物理伤害的器官。每种前肢在触发时都可以对一个范围内的敌人造成伤害。右邻可以连接神经和视网膜。

三种前肢中,伤害上骷髅=巨人>孢子鼠,但骷髅相比其他两种有额外20%暴击率。而作用范围(体感上)则是相反,骷髅<巨人<孢子鼠,而且似乎触发延迟上也是骷髅>巨人>孢子鼠。

相比触角而言,前肢作为输出器官更加合适。不仅伤害值更高,而且具有AOE效果。但是它的有效范围更短,触发位置必须离敌人足够近才能打中敌人。

在增幅组件的选择中,某个前期看似易用的前肢关联神经方案,实际存在不少限制。首先它的生效依赖敌方目标在场,这使得它的发挥空间天然受限。其次,可用的神经类型仅有两种:其中一种来自拳击手,其基础效能不高,且需要额外连接两个相邻器官才能达到理想输出;另一种来自迅猛龙,触发条件是暴击,而前期前肢的稀有度较低,暴击概率难以保证,基本无法起到增幅效果。最后,若尝试大脑直接连接前肢,又需要角色保持近战状态,且不说风险问题,敌人也很难持续处于前肢的攻击范围内。要让这套前肢神经的增幅体系真正生效,前肢至少要放在第4个位置,比如采用大脑-脊髓-触角-神经-前肢-神经-触角-肠道-腹这样的连接方式,但这需要8个可用器官,前期很难一次性凑齐足量的适配部件。

2.3 子嗣

子嗣属于设置类器官,触发后会在当前位置生成若干持续特定时长的子嗣实体。子嗣的右邻位置可连接脊髓、肺、肠道、心脏、膀胱、耳蜗这些器官。子嗣本身几乎没有实际作用(若一定要说,百变怪和爱哭鬼形态能起到阻挡敌人的效果),必须通过右邻连接其他器官,或是搭配别的器官使用,才能发挥作用。子嗣能够接受翅的效果加成。它拥有独立的大脑,这意味着子嗣右侧连接的器官产生的效果会被判定为子嗣自身的,而非角色的。角色所拥有的翅的效果不会对子嗣的器官产生影响,反过来也是一样。子嗣的器官效果同样无法为角色的膀胱进行充能。

在培育后代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特性需要特别留意:只有当繁殖能力达到1时,才能成功孕育出新的个体。这意味着位于其左侧的形态器官,必须具备足够的效能属性才能发挥作用。我们把刚好能让特定后代的繁殖能力达到1的效能值,称为临界效能。由于繁殖能力的整数部分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形态器官的效能只有达到临界效能的整数倍,才能有效提升后代的孕育效果。 当后代所处位置与大脑的距离为2时,其繁殖能力会乘以0.8;而当距离为4时,繁殖能力则乘以0.4。这也就意味着,距离为4的后代,其临界效能是距离为2的同类型后代的2倍。下表展示了不同繁殖能力的、距离为2的后代所对应的临界效能。 需要注意的是,“爱哭鬼”和“百变怪”的繁殖能力随机范围不会随着稀有度的变化而改变,在选择器官时要格外留意这一点。而“蚁后”则有所不同,其稀有度越高,繁殖能力也相应越强。

2.5 翅、腹和毒囊

首先要说明的是,翅、腹和毒囊除了自身的固有效果外,还能作为增幅组件使用。当它们的右侧连接脊髓、肺或肠道时,被施加对应状态效果的单位会像子嗣那样定时触发右侧相邻的器官——不过这需要被施加状态的单位和状态效果始终保持存在。另外,肺与肠道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多个单位施加状态,这也让效果有了翻倍的可能。翅的作用对象是角色或子嗣,数量相对可控,这也是子嗣章节中提到的蚁后优势之一:蚁后的数量上限高,能享受到翅效果的单位自然更多,增幅倍率也就更高。而腹和毒囊的作用对象是敌人,敌人的数量上限远多于我方单位,理想情况下能实现比翅更高的增幅效果;但敌人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单次作用的数量难以控制,二是它们可能会被状态效果本身或右侧其他器官杀死,况且游戏的核心目标本就是尽快消灭敌人,所以以敌人存活为前提的增幅必然带有自限性。

在游戏的四种翅类道具里,石像鬼之翼的存在感极低,其附加效果实用性有限,且持续时长在同类中处于劣势。蜻蜓之翼与巨蝙蝠之翼的作用机制较为直白,分别对应移速加成与攻击力提升。而花仙子之翼的核心效果在于提高特定器官的触发概率——具体为脊髓、肺脏与肠道,其强度堪称离谱:它是游戏内唯一能增强触发频率的途径,且该效果会作用于增幅链的每一个环节。增幅链中每存在一级脊髓、肺或肠道的强化,花仙子之翼就能让对应的增幅效果叠加一个倍数。这也解释了为何那些带有降低触发频率特性的角色,在实战中往往表现偏弱。

雪人、薛定谔和电鼠丘三种腹,它们各有各的作用,可以考虑用独角鲸的肺或者石头人的肠道触发,前面连个子嗣再走动走动的话能给到更多敌人。不过要达到好的效果不是特别容易。

血珊瑚和火蜥蜴两种腹,血珊瑚的腹伤害随着施加速率有着平方级别的增长,火蜥蜴的腹随着层数上涨会有大范围的AOE伤害,而且延迟伤害的特性可以使得它在敌人身上叠超过致死量的层数,加大AOE的范围和伤害。通常来说,火蜥蜴的AOE作用可以帮助你在尚未成型时在9关以前的关卡清理敌人获取资源,而血珊瑚是秒杀boss的最佳手段。

两种毒囊都颇有两种腹的下位替换的感觉,加上毒囊和腹不是同一类器官,抓取史莱姆的肠道的时候一般也只会看腹的兼容性。如果能兼容毒囊的话,抓一个毒囊还能在没抓到两种腹的时候做一个下位替代,不能的话那就无视了。

生物原型2游戏特色

1、神秘的地下实验室中,危险生物纷纷逃逸。通往地面的道路阻碍重重,但伟大的科学家从不抱怨环境。未知生物的器官与基因,都是你的力量。好好利用他们,为自己开拓一条血肉之路吧。

2、通过简单的编程逻辑,构建出简单器官链路。技能链路的构建高度可视化,并能够随时进行调试。

3、游戏中包含上百种功能各异的器官。每种器官还可以通过变异,获得额外的词缀。

4、游戏的难度可自动适应游戏进度。在完成主要剧情后,仍有更高难度的挑战,更多的模式与内容等待探索。

生物原型2游戏亮点

1、游戏的画面十分精美,同时各种怪物随机分布,还得与之战斗,挑战特别的有趣。

2、主线剧情一直都是很丰富的,并且要是不断闯关,还能快速推动。

3、关卡的难度不会太大,尽情的去闯关,过关后便可以得到极为不错的奖励。

4、选择合适的技能,只要灵活搭配,那么角色的实力可以全面提升,自然能够击杀全部的怪物。

生物原型2游戏评价

生物原型2在前作的基础上添加了刷宝元素,以更多的器官给予了玩家更多元化的构筑方式,让玩家可以搭配出相较于前作更多风格的流派,以在冒险闯关中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

详细信息
  • 游戏大小545.7MB
  • 系统要求需要支持安卓系统5.2以上
  • MD50fa6eb48501da9d142eadf98285af2a7
  • 发行商南京西木优洛网络文化有限公司
  • 权限说明点击查看
  • 隐私政策点击查看
评分及评价
用户反馈

7.3

  • 575%
  • 416%
  • 35%
  • 21%
  • 13%
图小白推荐 热门专题